前言:这是一篇我收藏多年的期刊论文。本来没有意向转发存档的。但是最近因为评论区收到一些不友好的评论,感觉很多人并不了解相关知识。所以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、提高知识水平。
首先分享对期刊论文的简要解读:
解读核电站产氚一部分来自于流经一回路的轻水或重水中的氕、氘被中子辐照产生。一部分来自于反应堆中其他物质,例如中子吸收剂硼B,经核反应后产生氚。还有一部分来自堆芯燃料芯块中裂变产物中产生的氚,氚是氢元素,单质氚对于金属有很强渗透性,会渗透锆合金燃料包壳,进入流经一回路的冷却水。
【资料图】
当反应堆一回路氚含量升至一定程度时,需要将冷却水适当排出,即形成含氚流出物。
如果反应堆的堆芯发生熔毁,剩余燃料在衰变过程中依然会产生氚,同时由于中子辐照,流经的冷却水也会产生氚。经处理后,形成含氚废水。总的产氚途径与正常运行的反应堆基本一致。
以下文章是《XX湾及X澳核电站部分反应堆的产氚计算分析》原文与实测值,供参考。
论文正文完
下面是世界主要核电站排放量历史数据图。
解读文字转载至知乎/question/454925975
我其实也写了一个,但是感觉没有那位作者写的清晰明了,所以用了那作者的文字描述。
后记:还是对互联网讨论环境的一些期许,不要停留在为了让他人难堪为讨论目的。应该静下心来,好好学习相关资料增长自己知识和见闻。希望互联网良好的讨论环境能早点实现。
X 关闭